站在明德法学楼的阶梯前眺望,镌刻有“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的铭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庄严的院楼,长长的阶梯,令人顿生庄严肃穆之感。这里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知识产权领域的优秀人才,为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桃李芬芳
开创知识产权教育先河
“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是中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的先行者,也是亚太地区知识产权的学术重镇之一。”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郭禾向本报记者勾勒出该学院的发展轨迹:上个世纪70年代,郭寿康教授作为我国第一代知识产权法学家,参与了我国知识产权法律的起草工作。那时候,“知识产权”这4个字,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还是个陌生的概念。1981年,中国人民大学开始正式招收知识产权方向研究生;1985年,刘春田教授在中国第一个开设系统知识产权法课程,并受相关部委委托在我国创办知识产权法专业;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的前身、中国第一个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中心正式建立。经过20多年的发展,该中心已经成为我国影响最大、层次与结构最为完整的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基地之一,为我国知识产权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2008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中心获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创意金奖。从这里走出来的蒋志培、姜颖、王海波等多位校友还先后入选英国《知识产权管理》杂志评选出的年度“全球知识产权最具影响力50人”,多位在此执教的学者也入选此名单。
顺应我国知识产权形势的发展,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正式揭牌成立。如今,由郭寿康教授担任该院的学术委员会主席,李琛教授担任秘书长,成员有来自国内外的众多专家学者,如德国马普所的迪兹教授、现任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高锐博士、原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首席法官雷德等。“从这里走出的学生,就如一粒粒种子播向祖国的四面八方、开花结果。他们遍布在知识产权相关的立法、司法、行政、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实务部门和相关服务机构等各个领域,成为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骨干力量。”郭禾由衷地表示。
薪火相传
打造知识产权学术重镇
作为中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的先行者,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师队伍基础扎实、结构合理,既有以通晓6种外语,学贯中西,年届米寿仍笔耕不辍的郭寿康教授为代表的我国第一代知识产权学者,也有李琛、金海军、张广良、罗莉等“70后”新锐,他们的思想和观点在学术界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郭禾向记者介绍,1986年,我国最早的知识产权高等教育教材就在这里诞生,此后该中心也一直是我国知识产权专业核心教材的编撰者之一。此外,中心和学院还出版了大量知识产权领域的图书,如《中国知识产权评论》《知识产权判解研究》《中国知识产权文库》《世界知识产权法典译丛》《海外著作权法制观察》《知识产权文摘》等书刊,以及正在筹划出版的《中国知识产权发展报告》《外国知识产权文库》和《知识产权大辞典》等。
“知识产权学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国际化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发展的重要目标。”据郭禾介绍,作为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知识产权协会组织联席会议联络处以及亚太知识产权论坛永久会址所在地,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设有“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研究基地”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版权与邻接权教席”。学院还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学等著名大学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长期合作,与韩国首尔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等共同发起设立了东亚知识产权论坛,并与美国全国商会建立了年度“中美知识产权学者对话”机制。
“如今,学院吸引了大量海外学子前来学习,并聘请外教直接给学生授课。同时,我们也在为争得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而努力,把真实的中国的知识产权法治状况告诉国际社会,就如刘春田教授指出的,‘要向世人宣示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观’。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正在成为国际知名的知识产权学术机构,我们将为了这个目标继续努力。”郭禾表示。(记者 姜伯平)
原网址:http://www.nipso.cn/onews.asp?id=2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