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十届“拜耳—同济知识产权论坛”在北京召开,以“可持续创新有赖于有效的、多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为主题,着力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让知识产权保护成为“中国创造”的保障。
目前,中国游客到海外扫货已经成为“一景”。对此,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会长刘春田认为,这并不是中国人“有钱”,而是“技不如人、质不如人”的表现。
“这种花钱去买别人的东西,都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自信。”刘春田表示,为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央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就是要用创新的手段,去解决财富生产的主要手段问题。这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变化。我们如今所理解的知识产权,内涵比30年前要丰富,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我国一向重视劳动,认为劳动是无上光荣的事情。而这个时代出现了比劳动更伟大、更光荣的事情,就是创新创造。”刘春田认为,知识从来都是财富生产的最首要因素,应该把知识创新放在最首要的地方。“而健全知识产权制度,充分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是鼓励创新的必要保障。”
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谈到,中国目前的城镇化率只有55%,相当于德国1900年的水平。当时德国的工业产值赶上了最老牌的英国,但德国的产品却被英国人“瞧不起”。一方面经济欣欣向荣,另一方面环境污染也非常严重。“当时德国人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制定出著名的德国工业标准(DIN),这套工业标准使得德国开始有了自己技术,有了自己全系统的知识创新的保护体系,推动了整个德国后来的发展。”
吴志强表示,“目前中国正处于类似的历史关键时期,假如中国不能顺利完成这一转变,就有可能被其他发展中国家超过。”
据了解,一年一度的拜耳-同济知识产权论坛是拜耳公司与同济大学中德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十年来合作的重要平台,同时也吸引了行业专家、执法机构和外商投资企业等参与讨论交流。(人民网 赵竹青)
源网址:http://www.sipo.gov.cn/ztzl/ywzt/gjzscqrcxxwlpt/rcgzdt/201511/t20151127_1209788.html